内容页搜索

坛丘是水网地区,境内河港交错、溪荡密布,历史上以水上交通为主。新中国成立前靠木船载客运货。新中国成立后至80年代中期,有过境轮船可至桃源、苏州、上海等地,线路班次较少。80年代后期,公路建设发展迅速。90年代,陆上交通已四通八达。往东经盛泽至上海118公里,南经盛泽至嘉兴24公里,西经桃源至杭州114公里,北至苏州58公里。1995年全镇实现村村通公路,1998年,开通南塘、大谢两条公交线路。

一、航道

20007月,坛丘地区南北向的主要过境航道有烂溪和坛丘港2条;东西向航道有麻溪、白龙港、长荡、南塘港等4条,总长20.99公里。

7-1          20007月坛丘地区主要航道特征情况表            单位:米

编号

航道名称

等级

 

 

走向

河道长

河道宽

1

烂溪

西扇村水家漾

斜港口

南北

8550

85

2

麻溪

小熟村仲家浜南

沈泥村李家浜口

东西

4560

41

3

白龙港

小牛荡

西白漾

东西

1400

30

4

南塘港

北麻漾东口

野河荡西口

东西

1080

20

5

坛丘港

麻溪

小野河荡北口

南北

3450

35

6

长荡

烂溪

野河荡

东西

1950

90

二、渡口

坛丘境内,溪荡众多,河港交叉,村与村之间均有溪流、河港阻隔,比较小的河港用石块或竹木材料搭架小桥供行人过往,稍大的河港、溪域桥梁较少,均设渡口,过往行人用渡船摆渡过河。境内设固定渡口14处。最有名的渡口是坍溪桥、四亭子渡口。这两个渡口是溪东、溪南2个片11个村的群众进出坛丘的必经之路。烂溪、麻溪水面宽阔,无桥可走,无路可绕,历史上一直靠摆渡维持交通。每个渡口各有12条渡船来回穿梭,每天天蒙蒙亮就开始摆渡直至天黑才收渡。每条渡船连人带物可承2吨之重,渡中如遇狂风暴雨或与驳船轮队交会,风急浪大顿生险情,事故屡有发生。1963年,县交通局对渡船逐一检查发证,并在渡口树立摆渡守则,加强经营管理。1984年起,交通部门每年对渡口检查34次,实行五定(定人、定船、定时间、定运载量、定收费标准)。

(一)坍溪桥渡口

坍溪桥渡口跨烂溪,水面宽度近60米,日渡量近1000人。是坛丘与盛泽往返行人之主要通道,也是郎中、新东及南心、沈泥部分村民来往坛丘的必经之路。此渡口常年有专人从早到晚接送来往行人过渡,1983年,坍溪大桥建成此渡口自然撤销。

(二)四亭子渡口

四亭子渡口是烂溪与麻溪交错的十字路口,担负着溪东片5个村及溪南村村民往返坛丘的摆渡业务。此渡口水面宽阔,水急浪大,遇大风天气停渡。1986年,溪南大桥建成,1988年,清溪桥竣工,此渡口撤销。

(三)混(浑)水河渡口

混水河渡口跨烂溪,是人福、新安2个村村民去盛泽的必经之路,又是龙桥、南心村村民到坛丘的主要渡口。1983年,坍溪桥建成后,村民外出用自行车交通工具,摆渡生意逐年萧条,此渡口自然撤销。

(四)田前渡口

田前渡口跨长荡,荡面宽400米,70年代,此渡口先由西扇大队第五生产队农民轮流摆渡,后因生意清冷,由养鱼场职工兼职摆渡过荡。80年代中期,各村铺设自行车道,此渡口自然撤销。

(五)潜龙渠渡口

潜龙渠渡口在人福村,跨潜龙渠荡,是潜龙渠人进出的主要通道,70年代中期,前龙渠荡筑坝养鱼而撤销。

(六)竹小湾渡口

竹小湾渡口跨曹家荡至溪南浜西,是人们到溪南村的必经渡口,1986年,溪南大桥建成后撤销。

(七)物(佛)寺圩渡口

物寺圩渡口跨坛丘港,是物寺圩至大熟南前埭的通道。80年代撤销。

(八)罗家浜渡口

罗家浜渡口跨麻溪,连接罗家浜与溪南长浜口。1986年,溪南大桥通行后撤销。

(九)桥门口渡口

桥门口渡口在上下荡(和尚荡)和北麻漾交界处,是坛丘桥门村与南麻北麻村交界处,1958年筑坝后撤销。

(十)钱家桥渡口

钱家桥渡口因钱家桥几次坍塌而设渡口,桥建成,渡口自然撤掉。

(十一)姐妹三条桥渡口

三条桥俗称姐妹三条桥,渡口是在禄安桥坍塌期间新东村大圩湾村民到盛泽茅塔设的渡口。

(十二)白龙桥渡口

白龙桥渡口是在白龙桥坍塌期间设的。白龙桥修建好以后,渡口自然撤掉。

(十三)坛丘港渡口

坛丘港渡口跨坛丘港,此渡口在坛丘港出口的小野河荡处,因出入人不多,由设在该处看簖的水产养殖场工人兼营摆渡业务。

(十四)墩家荡渡口

墩家荡渡口跨麻溪,是小熟村墩家荡连接溪南村王家浜的通道,80年代撤销。

三、客运

(一)轮船客运

民国18年(1929年)8月,乌镇至盛泽的翔兴轮船途经坛丘并停靠。民国23年,过境苏杭航班客轮在坍溪桥(现坛丘大桥)码头停靠,日军侵占坛丘时停开。民国37年至1952年,过境客轮震泽至嘉兴的嘉兴航班在吴家湾码头停靠。1953年起,乌镇至苏州的乌苏航班,后改为桃源至苏州的桃苏航班途经坛丘并停靠。1966年,坛丘港疏通后,苏州客运公司在明月南街新建轮船码头,并设售票窗口,从此上海航班客轮开进坛丘镇内。198710月,航线改道,镇内无客轮过往,要去苏州、杭州的顾客需到坍溪桥码头乘坐客轮。

(二)航船、快班船客运

往返于农村与周边集镇之间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航船或快班船。新中国成立前至成立初期,坛丘开往盛泽、震泽、新塍等集镇的定班航船有55条,其中开往盛泽的有44条,开往震泽的有6条,开往新塍的有5条。 50年代中期,定班航船逐渐淘汰。坛丘渔业村章阿龙家的1条航船从民国开始的,摇了3代人,以前一直是手摇船运输,1982年,改机帆船运输。1995年,因大部分人运物品都以汽车运输了,章阿龙家的航船才停止运输。

7-2         民国时期坛丘地区航船情况表

村名

船主

起止站名

始航时间

吨位

大谢

陆桂昌

浜南湾—新塍

民国24

2

大谢

沈九松

沈家门—新塍

民国21

2

大谢

王天生

东港上—新塍

民国20

2

大谢

沈仁龙

沈家门—盛泽

民国21

2

大谢

陆叙生

浜南湾—盛泽

民国23

2

大谢

吴禾桥

东港上—盛泽

民国24

2

大谢

吴少堂

吴家溇—盛泽

民国25

2

大谢

董大荣

洋桥头—盛泽

民国19

2

小谢

陈志明

杨家浜—盛泽

民国26

2

小谢

黄桂荣

小谢浜—盛泽

民国25

2

星塔

陆桂荣

朝西埭—盛泽

民国20

2

星塔

陆传兴

塔头东浜—盛泽

民国21

2

星塔

丁少江

王家溇—盛泽

民国31

2

星塔

陆阿松

塔头浜—盛泽

民国26

2

坝里

徐学明

雄(旺)湾上—新塍

民国34

2

坝里

陈志明

芦田(头)圩—盛泽

民国34

2

坝里

卜阿二

芦田圩—新塍

民国32

2

新东

周金宝

查(啄)木桥—盛泽

民国32

2

新东

沈兴娜

查木桥—盛泽

民国33

2

新东

郭仁林

后房—盛泽

民国34

2

新东

周阿五

后房—盛泽

民国32

2

新东

吴阿掌

东洋浜—盛泽

民国34

2

沈泥

王海生

王(旺)家桥—盛泽

民国31

2

沈泥

张来生

泥司(师)浜—盛泽

民国32

2

沈泥

张小娜

王家桥—盛泽

民国34

2

郎中

陆宝生

东汲港—盛泽

民国35

2

郎中

计少浦

郎中荡—盛泽

民国34

2

南心

邓老虎

混水河—盛泽

民国35

2

龙桥

黄金生

西北湾—盛泽

民国35

2

龙桥

杨春宝

长甸路—盛泽

民国35

2

南心

陆仁二

东汲港—盛泽

民国35

2

人福

陆牡丹

燕头浜—盛泽

民国期间

2

人福

周厚生

燕头浜—盛泽

民国期间

2

新安

仲元富

喜潭潭—盛泽

民国期间

2

亭心

陆阿龙

亭心—震泽

民国24

2

坛丘

张梅庆(父)

赵家坝—盛泽

民国24

2

坛丘

钱荣生

增湾头—盛泽

民国24

2

坛丘

祝阿牛

泥师浜—盛泽

民国24

2

坛丘

俞老桂

俞家湾—盛泽

民国24

2

大熟

计补生

南前埭—盛泽

民国20

2

大熟

王宝生

南前埭—盛泽

民国20

2

小熟

钱杨秋

小猪(子)漾—震泽

民国21

2

小熟

余阿娜

暗众浜—盛泽

民国21

2

溪南

李三宝

西长浜—盛泽

民国31

2

溪南

任宝生

任家浜—新塍

民国37

2

溪南

张老虎

张家浜—盛泽

民国31

2

南塘

钱阿福

南塘港—震泽

民国28

2

南塘

施阿毛

南塘—震泽

民国31

2

南塘

姚阿五

南塘—盛泽

民国31

2

南塘

陈纪生

南塘—盛泽

民国28

2

西扇

吴银高

西扇—盛泽

民国30

2

西扇

吴金珠

西扇—盛泽

民国30

2

利农

吴小娜

南旺港—盛泽

民国20

2

利农

倪仁观

南旺港—盛泽

民国24

2

注:民国19年,利农村孔阿富开出一班快班船,是往返于盛泽、震泽之间,该船吨位为2吨。

四、货运

新中国成立前至60年代,坛丘百姓出售家畜(猪、羊)、农产品(蔬菜、粮食等),去附近集镇购物就医,去酒厂购酒糟(猪饲料),甚至去大城市上海购大粪(肥料)、割枯草(耕牛过冬饲料),都是靠手摇木船出行。60年代后期,水泥船逐步替代木船。70年代,机动水泥船兴起,每个大队及各企业单位都有自备机动船。19766月,坛丘公社组建轮船运输队,承担全公社企业的运输任务,主要运载砖头、石子、沙等建筑材料。

80年代,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,剩余劳动力纷纷寻找出路,农村个体运输户逐年增多,运输工具主要是机动运输船。1984年,坛丘全乡共有机动运输船132条。90年代起,随着公路运输的发展,水上货运业逐步萧条,坛丘地区的民间货物交换,大部分为陆上运输所替代。